近日,第五届中国新疆特色林果产品博览会在广州落下帷幕。为期三天的博览会以“美丽新疆、林果飘香”为主题,展出850余种特色林果产品,吸引来自新疆和全国20个省(区、市)的306家企业及400余家采购商参与。
自治区林业科学院作为专业从事林果研究的科研单位,首次参加此次博览会并带来了一系列新品种、新产品与新技术,展现了科技在林果产业中的核心驱动力。
林科院始建于1955年,历经70年深耕,已构建起“专业研究所+高端科研平台+田间实验基地”的完整科研体系,累计取得林业科技成果898项,审认定林木新品(良)种81个,获科技奖励35项、国家专利285项,发布国家及地方标准22项。这些科研成果已在南北疆规模化推广应用,不仅实现了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的民生目标,更成为推动自治区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的“科技引擎”。
展会现场,林科院的优新品种备受瞩目。核桃家族中,除了广为人知的“185”纸皮核桃,“墨宝”核桃以香甜无苦涩的口感圈粉,“新和1号”则凭借壳薄光滑、易取整仁、丰产性佳的优势赢得青睐;大果沙枣展区,“红玉”“雅丰” 等6个优良品种集中亮相,其中“白沙甜”因富含钾及钙、铁等微量元素备受关注;3 个拥有国家新品种权的巴旦木品种 “圣美”“黄馨”“新露”,以突出的丰产性和抗逆性吸引采购商驻足;杏李系列里,果肉鲜红、耐贮藏的 “恐龙蛋”,香气浓郁、兼具杏甜李脆的“风味皇后”成为市场新宠,“新和白杏”“油光大白杏”则凭借稳定品质获得市场认可。此外,抗寒抗旱的榛子品种 “新榛1号”“新榛5号”,其中“新榛1号”果仁钙含量达苹果近 30 倍;能耐- 36.4℃低温、营养价值更高的苹果“玛平1号”,以及亩经济效益可达 4~5 万元的“王林1号”苹果,均成为展会亮点。
除了新品种和深加工产品,林果新科技也是此次展示的重点。我院研发的“人工种植肉苁蓉立体多功能液体接种机”,日种植能力达 300 亩,既大幅提升效率,又能减少 40% 用种量;获国家专利的井式灌溉技术,相比漫灌节水 50% 以上,较常规滴灌节水 20% 以上且节肥 10%,为干旱缺水的新疆提供了高效节水解决方案。尤为引人注目的是“智慧果园”技术,该技术连续两年蝉联全国“数据要素 X”大赛新疆分赛冠军,斩获2024年首届全国商业价值奖,还被国家数据局列为优秀案例推广,为林果生产装上“智慧大脑”,成为乡村振兴的“数字助手”。
展会虽已落幕,但科技与林果的深度融合仍在续写新篇。从实验室里的品种选育到田间地头的技术落地,从智慧系统的精准赋能到特色果品的全国飘香,新疆林果产业正以科技为翼,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间加速腾飞。未来,随着更多优新品种、前沿技术的推广应用,新疆的“林果名片”将更加鲜亮,不仅让更多消费者品尝到来自天山脚下的香甜滋味,更能让种植户的腰包越来越鼓,让科技创新真正成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、惠及民生的坚实力量。(陆文婷、吴美潞、刘鹏、李曦)